9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宣部举行“践行初心使命,贡献能源力量”中外记者见面会的新闻,4位来自能源领域的党员代表参加会议。

其中,带领团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我校校友邢继在会上表示,中国在核安全监管方面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即便在核工业一个很小的局部,中国的核安全监管也不留任何盲点。

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国际对于核安全问题的关注更加密切。有记者提问,“华龙一号”核电站如何保障安全,邢继指出,“华龙一号”充分汲取了国际上历次核事故的经验反馈。例如其创新的安全设计“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就是汲取了福岛核事故中由于全部丧失应急电源而造成反应堆严重事故的经验反馈。

他继续说,在核电设计上要花大量时间开展安全研究,假设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正因如此,“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在最终评价安全指标上比国际三代核电的要求还要高一个量级。“华龙一号”在技术上最显著特点就是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据邢继介绍,从进行相关研发设计,到安全评价允许开工建设以后,核安全监管体系还会跟进到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前的调试以及装料前的相关准备各个环节中。在核电站投入到运行以后,核安全监管依然不留任何死角。

邢继,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研究员级高工,现任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06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任中核集团ACP600、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项目总设计师、中核集团先进核电站设计建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2012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