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在校学生法治素养,帮助学生规避就业风险,5月28日上午8时,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第40期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有约”于主楼N201大教室如期开展。本期讲座主题为《结合〈民法典〉谈大学生就业保护和法治素养》,人文学院法学专业99—1313班校友,优秀律师、国浩律师集团青岛办公室高级合伙人彭山岭担任主讲人。
彭山岭简要回顾自己离校近20年的感想后,讲座正式开始。他首先以《民法典》颁布为切入点,介绍了《民法典》的体系,他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其次,彭山岭讲解了《民法典》中涉及大学生就业的相关规定,对《民法典》101条、496条、152条、1010条、1035条、1191条包括劳动合同形式、合同撤销、个人信息保护、用人单位责任等法条原文以及现实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详细解释。然后,彭山岭重点讲解了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法律事项和权益保护,辅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使同学们对基本尽调、三方协议、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工伤和医疗期、企业提出协商解除合同和经济补偿金、保密和竞业限制、周末休息日和法定假期(及年休假)、股权激励制度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彭山岭提出了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法治素质,要求同学们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鼓励同学们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彭山岭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着眼于《民法典》颁布社会热点,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现实困境与法律风险,为哈工程广大莘莘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互动环节中,彭山岭更是结合自身从事不同工作的经历和感悟,站在学生角度为同学提出就业方向的建议,并对同学提出的“考研违约”、“参军违约”等问题作出更加详尽的解答。讲座结束后,彭山岭鼓励同学们:“一定要踏实做人、稳健做事,激情满怀而又周全细致,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确实地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讲座结束后,毕业年级的同学表示对参加工作,步入社会更具信心,其他同学也表示受益匪浅,会在未来找工作时活学活用,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彭山岭律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99-1313班校友。2003年毕业后在中船集团系统内青岛北海船厂从事经营规划、人事管理工作;2007年到首批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山东亚和太律所工作,现任国浩律师集团青岛办公室高级合伙人、公司并购部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司法、破产法、劳动人事和重大疑难商事案件的代理。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律师、金牌调解律师和拥军模范律师等,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青年领军人才训练营”优秀学员,山东省律师协会、青岛市律师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为马士基、朗讯、现代、海尔、青啤、中船、中车、中信、青岛市政府等大型企业、银行和政府单位提供常年或专项法律服务,涉案标的数十亿元,并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