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7051227_副本.jpg

北京时间10日11时30分,张奕的名字被写入历史。当天,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热液区执行下潜科考任务,中国乃至世界首名女潜航员学员张奕搭乘“蛟龙”号下潜,接受实践操作培训。

1988年1月出生的张奕来自河北唐山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从小和爸爸一起游泳、跑步,身体素质非常好,动手能力也很强。2007年,她考入哈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从本科到免试推荐研究生,张奕收获了哈工程大学“十佳团支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作为一名船舶工程学院的学生,张奕一直有一个大海的梦想。

2013年7月,得知国家选拔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张奕主动报名应征。在心理测试中,90分钟内要连续做700道心理测试题。在幽闭测试中,她在不足三平方米的黑暗小屋待足1小时,不带任何东西,不能睡觉。在氧敏感测试中,她和另一名选手高声唱起《蓝精灵》主题曲,以感受声音又扁又尖的新变化。2013年11月,她成为两名首批女潜航员之一。

2014年,张奕硕士毕业。让她骄傲的是,无论是在“蛟龙号”的设计单位还是深海中心,她都能遇到很多哈工程的校友。

这次出海前,她与其他潜航员学员在无锡进行2个月的备航准备。从入选潜航员开始,张奕就非常期待真正的下潜。第一次在水池中下潜时,当舱盖关闭,水渐渐没过舷窗时,她感觉很新奇,心里告诉自己:这次是来真的了。她介绍,在水池下潜时,“蛟龙号”很平稳,但真正下潜深海时,除了海面布放时剧烈摇晃,舱内温度还会经历从夏天到冬天的变化。

回忆起第一次随船出海的经历时,她说,船上96人中,只有她和另一位女潜航学员以及一位记者是女性。上次出海40多天。出海最初,她很兴奋,工作之余常到甲板上去看美丽湛蓝的大海,但是出海20多天后,她也和其他第一次出海的海员们一样,开始感觉不适,特别是遇到台风时,她一听到船上开饭的声音,就会觉得没有胃口。度过这个阶段后,她很快顺利投入到船上工作中。

1月10日,张奕搭乘“蛟龙”号下潜,接受实践操作培训。据介绍,这次下潜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热液区近底观察,拍摄高清照片和视频,确定硫化物和热液沉积的分布范围,采集烟囱体、硫化物、氧化物、岩石、底层沉积物和底层水样品等。

“‘蛟龙’号还将测量热液喷口流体温度并采集流体样品,观测并采集生物样品,测量环境参数,对首个女潜航员学员进行生理监测,并对其开展实践操作培训。”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于洪军说。

27岁的张奕在下潜前说:“之前我在水池操作过潜水器,这次是我第一次搭乘‘蛟龙’号在大洋下潜,而且是去地形和环境复杂的热液区,挺兴奋也挺期待,希望能从这次宝贵经历中学到更多东西。”

目前,“蛟龙”号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务,为期120天,预计3月下旬返回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