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化转型升级实施工程全面启动,国际化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助转型 谋新篇——国际化转型升级路线图初步绘就

如何实现由自发向自觉,被动向主动,零散向系统,盲目向有序,借鉴向创新转型?为了破解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大学国际化转型升级工程重点任务,学校2012年以谋划为主,重点推进制度建设,初步绘就未来国际化转型升级路线图,助推国际化、开放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经过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凝聚集体智慧、统一全校思想,《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化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2012-2020)》、《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讨论稿相继制定完成,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建设首次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请进来 走出去——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氛围

美国工程院院士叶海亚·拉玛特·萨米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肯尼斯·格拉顿教授、日本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大师冈本佳男年内相继来校访问讲学,学校还与友好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及备忘录18个,举办了第一届海事技术国际会议、第五届计算科学与优化国际大会、首届危机响应与管理信息系统亚洲区国际会议,第十一届断裂与损伤力学国际会议等有影响力的大型学术国际会议,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2012年全年学校共计614人次赴国境外考察、合作研究、参加国际会议等,协助邀请并接待国外长短期专家近720人次,国家及单位公派长期出国境留学学生48人次,“2+2”合作办学出国学生129人,短期校际交流项目出国境学生254人次,其中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学生31人次,参加竞赛4人次。来校进修、攻读学位留学生达到743人次。

搭平台 促合作——国际化办学拓展新途径

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申办的“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年内挂牌并开始招生,在年末召开的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学校带去了经验,也将问题与其他高校一同探讨。

学校逐步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新途径,走访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教育合作,通过项目式合作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与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法国POLYTECH联盟中的图尔工程师学院探讨建立相关学科本硕连读项目合作,与瑞典皇家工学院洽谈学生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就双学位硕士项目达成共识,稳步开展与马来西亚大学的项目合作关系。

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丰富多样。2012年,我校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签约高校。2013年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推荐名额增至33名。基于“中美暑期学习班”的核专业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实习项目,成为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与我校学生项目新亮点,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专项资助。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友好院校校际交换学习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台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取得新进展,首批赴台长期交换学生名额落户外语系、经管学院、机电学院、信通学院,首次组织学生团组赴港交流,尤其是寒暑期赴台湾短期交流活动已成为我校与台湾地区文化交流的特色项目。深层次合作局面逐步呈现,国际化办学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强实力 树品牌——国家级支持计划牵引提升办学水平

瞄准国际前沿,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学校积极申报国家级重大支持项目,带动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年内,共有5个项目入选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再添新丁,高水平的师资与平台建设将带动所在学科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展、海外校友会以及网络平台在海外进行宣传,以特色优势专业和各类中国政府、外国政府以及学校奖学金项目吸引了世界5大洲75 个国家743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其中学位生360人,持续保持较高占比。2012年学校依托面向留学生教育全英文品牌专业,广泛与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外国政府以及驻华使领馆建立联系与合作,开展为外国政府培养高层次专门技术人员的专项招生服务,实现了学位留学生新的增长点。留学生教育品牌逐步确立。

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办学氛围,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大使进校园”、“外教大讲堂”等系列讲座活动,随处可见的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留学生、丰富多彩的中外学生联谊活动、举办带有品牌效应的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发展中国家教育官员研修班”、“2012年海外华人青少年寻根之旅冬令营”等来校参观,多元文化校园氛围逐步形成。

回眸2012,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特色纷呈,为学校在更高的平台和更高的水平上推进国际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将学校特色与国际化有机融合,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支持和参与下,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我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