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介藩(1910-1983) ,安徽固镇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广州航空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入红军第二航空学校、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在苏联滨海州、海参威州公安部门任科长。1948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辑局俄文编辑。建国后,任驻苏联大使馆参赞、驻赤塔总领事。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回国后,历任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主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晋为少将。
徐介藩(1910-1983),是安徽省固镇县人,1910年出生,原名徐齐邦。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学习,比林彪还早一期。徐介藩黄埔军校毕业后转入广州航空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红军航空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曾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参加苏联红军,担任过作战参谋、科长,参加了卫国战争。徐介藩1948年回国,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译局俄文翻译,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建国后,徐介藩一度重回苏联,担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赤塔总领事馆总领事。
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志愿军的代司令员是陈赓,两人都是黄埔出身,陈赓了解徐介藩的资历,知道他是留苏专家,因此当陈赓回国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徐介藩也随同前往,出任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主任。徐介藩生性耿直。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克服教育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到哈军工视察,时逢哈军工开党代会,谭政在主席团会议上做结论,认为哈军工的教育计划基本上是错误的,当时无人敢提反对意见,徐介藩在会议上和这位总政治部主任、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争论起来,徐介藩认为哈军工成绩卓着,在全国教育界占有地位,不容否定。争论到最后,谭政大将和徐介藩大校都拍了桌子。
1961年,以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为基础,在西安扩建装甲兵工程学院,徐介藩任副院长,并晋升少将。1983年去世。
徐介藩的夫人叫张梅,是林彪的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