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金士尧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留校,在电子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任教。40年来,他以超人的毅力在计算机领域拼搏,先后参与了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首台百万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进入90年代,仿真计算机成为各国抢占的技术“制高点”。金士尧义无反顾地率领科研人员向这一新领域发起进攻。

技术落后,如何在跟踪的基础上超越?金教授总结分析了各种机型的技术特色和不足,大胆提出自主研制一套浮点式多处理机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使机器完全能够与国际上的主流机兼容。为解决国际通用的仿真语言,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克服重重技术难关,编写出“高级仿真语言的编译程序”等6个大型软件,总程序量达25万行。从而使我国的仿真速度产生了质的飞跃,其编译速度高于国外先进仿真机一倍以上,其整体性能居世界领先水平。

仿真机问世后,很快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在研制“长二捆”运载火箭时,使用银河仿真-Ⅰ型机进行了300多次数字仿真和多次半实物仿真,确保了首次发射成功。而银河仿真-Ⅱ型机交付使用后的短短6个月内,就成功地进行了10个重要科研项目的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均获得满意效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金士尧去年又率领10多名科研骨干研制成功了第四代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机仿真系统,将“银河”仿真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