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3月19日,民盟在重庆正式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80年来,民盟——

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自觉地同中国共产党共克时艰;

在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地同中国共产党共历风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共襄伟业……

从哈军工、哈船院到哈工程,民盟中的哈工程人,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母校共发展,为民盟、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智慧与力量,涌现出众多优秀代表。

哈军工机械专家杨仲枢

杨仲枢是哈军工建校的第一批教授,建校最早一批民盟盟员,他曾留学法国和比利时,在欧洲学习、生活和工作了16年,二战时期他曾在盟军服务,兼任楚怡高等工业学校校长,1953年建院时来的哈尔滨,任教《影射几何》《机械原理》过程中为培养国防技术人才做出卓越贡献。

哈船院77-112、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苏玉民

“作为一名哈军工的传人,大家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让哈军工精神在你们身上失传”“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能夸夸其谈”“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些都是苏玉民教授经常跟学生说的话。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苏玉民教授更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他以民盟人的准则严格要求自身,用良好的道德风范、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学生言传身教。

哈船院84四系研、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王科俊

自1987年5月参加工作,王科俊主要从事过舰船运动控制及其故障诊断、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科研前线勤恳工作、教书育人,取得了突出的教学科研业绩。还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神经科学学会人工智能与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哈工程01级校友、重庆市民盟文化委主任、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网络作协主席袁锐

“我觉得自己身为一名青年作家,在享受时代福利的同时,应该向先贤们学习,尊重历史,深入生活、贴近人民、与时俱进、坚持创新、远离浮躁、不求功利、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民主同盟参政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接地气且正能量满满的作品。”

哈工程02级校友、民盟浙江省委调研部副部长徐国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和不断前行的永恒动力。祝愿母校在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在民盟80岁生日之际,他从杭州向母校送来温馨的祝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民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披肝沥胆、携手前行。面向新百年、扬帆正当时,民盟的哈工程人在各个领域里,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热爱国家、关心母校,在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