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陈赓大将是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战功赫赫、风趣幽默的传奇式人物。可他又是一个治国安邦、办学育才的大功臣,57年我进“哈军工”学习时,他还是我们的院长。关于他为建校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为治学严于师表、关心入微的传闻就不绝于耳、广为传谈。

据说陈赓大将筹建“军事工程学院”是毛泽东主席亲点的。要白手起家办学,就得解决好几个问题,选址问题、校建问题、师资问题,还有一个教育管理问题。一开始陈赓大将就作了一番精心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实地勘察。经多方考虑,把校址选择在东北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一带。当时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哈尔滨解放早、建设好、基础好,又近当时的老大哥一一苏联,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可得到老大哥更多、更方便的帮助。选择在南岗文庙一带,则是因为其时该地较为偏僻荒野。当时唯有文庙在此,而孔老夫子又是儒教办学的老祖宗。又听说日满时期,这里原是关东军驻地,尚有一点老建筑(一幢丁字楼)可供初建阶段使用。校址就这样选择在那里,所以后来“哈军工”的通讯地址,一直沿用“文庙街33号”这个代号。要办学就要有基础设施,如教育大楼、操场、大礼堂等。为此,陈赓大将就几次回北京,请来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到现场勘探、实地设计。五个系的教育大楼都设计成块石基础、清水双层墙、挑沿大屋顶。一系、二系为六层,三系为五层,四系、五系为四层的高楼建筑,既雄伟庄严又古色古香。荒芜之地一下子耸立起那么多漂亮的高层建筑,真是夺人眼球、蔚为壮观。后来又改造原有的文庙为学校图书馆,又建起了大礼堂、俱乐部、体育场、体育馆、冬天也可游泳的室内游泳池等等,这一幢幢建筑无不浸透了我们的好院长??陈赓大将的心血。

办学更重要的是师资问题,名师才能出高徒么。如何能聘请到好的师资?陈赓大将真是用尽了脑筋。他邀请了一些专家作了一番调研,想请一批好的专家、教授来,可哪个部门、哪个学校不惜才呀,都不肯放,请不来。无奈之下,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向国务院、向周总理打报告、恳求要。好在陈院长和周总理是老战友了,从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都是周总理的老部下,所谓熟人好办事,要方便多了。但周总理很忙,也很难找到他。有一次他找上门去,周总理正在开会,他就在门外等,等到了好大一会儿,只见总理出来上厕所,好在熟不拘礼,他就紧跟上去,边走边谈。周总理进厕所,他也跟到厕所,向总理要人,后来周总理笑着对陈院长说:“陈赓呀,我真服了你了,你一次又一次的报告,我都看了,好了,你要的人我给。”陈院长忙说:“谢谢总理!谢谢老领导”,“陈赓院长要人”这只风趣小故事,一时传为佳话。对请来的专家、教授以及来我国帮助我们办学的苏联专家,陈赓院长一个个都礼仪有加,敬为上宾。虚心征求和听取他们办学治校的意见,对于他们的生活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有时甚至秉烛夜谈到早晨。他的真心诚至无不为之感动,所以这些专家、教授们个个都安心在“哈军工”,为办好“哈军工”竭尽全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哈军工”学习的学员,有不少是开国功臣、将帅的子弟和亲属。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不少教师和领导有所顾忌,感到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不知道如何去做。陈赓院长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就及时对院系领导作了交代。他说:“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为党、为国家忙于工作,顾不上教育他们,我们一定要代他们的父母担起教育的责任,使孩子们学有所成,以不负他们父母的期望。当有人问到具体怎么办?他又说“我教你们两条原则,保证可以管好。一是与其他学员一视同仁,不准搞特殊。二是这些孩子很敏感,教育要注意点方法,可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大家听了,也就这样做了。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何香凝奶奶托人从北京给在“哈军工”学习的孙子、廖承志的儿子廖晖捎来了他平时最喜爱吃的糖果糕点,可学院有规定,不准学员从家里带零食到院内。廖晖严守学院规定,拒收奶奶的东西。系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就根据具体情况作了巧妙的处理。考虑到这是革命老人何香凝大姐送来的东西,拒收不好,就告诉廖晖:“你奶奶送来的东西就收下吧,但收下后,应该与同室同学一起分享。”这下同寝室同学就沾光了。这件事对大家的教育很大,影响深远。因此在“哈军工”学习的高干子弟,绝大多数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从不提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也从不以高干子弟自居。有不少人,大家在一起学习了几年,还不知通他是个高干子弟呢。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主席又亲自点将,陈赓大将赴越南援越抗法,调离了“哈军工”,任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军事顾问,为支援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重新驰骋沙场……由于他一生长年征战、辛勤操劳、常常带病坚持工作。l967年3月16曰在上海因心肌梗塞第三次发作,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哈军工”全体师生员工闻此噩耗,无不悲痛万分。在学院大礼堂举行了深切悼念陈院长的追悼大会,甚为隆重、庄严肃穆。满场放满了花圈、挽联,每个系、每个专业,每个年级都写了悼念文章,或文、或诗、或词,布满了整个礼堂内外。我亦曾代表年级写了《悼陈院长》诗一首,今摘录如下:

惊闻噩耗心地沉,悼念院长热泪倾;

一片精诚皎曰月,万世师表垂竹青。

三十九年如一目,赤胆忠心献人民;

历尽崎岖生与死,南征北战敌胆惊。

定国办学育英才,坐镇四载创院辛;

乱石荒野高楼起,桃李芬芳满地春。

继承先辈未完志,攻破万难斩棘荆;

捷报飞传当纸钱,誓作院长好学生。

今天,我们敬爱的陈院长虽然已离开我们四十七年了,但他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由于他亲手创建的“哈军工”师资好、管理严、教育质量高,培养出来的人如今有的已成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成了安邦一方的封疆大员,有的甚至当了当今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绝大多数“哈军工”出来的学员都已成了全国各条科技战线,特别是两弹一星高科技、军事科技领域里的精英。这无不凝聚着陈赓院长创建“哈军工”的点滴心血,如今,真是桃李芬芳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