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茂(1932—),江苏武进安家舍人,1932年生,1951年毕业于省常中,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55年毕 业,分配到哈尔滨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任教。1956年9月入党。1979年8月调入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任教授。文职一级,技术二级。他工作勤奋,成就卓著。1992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批准为总参高级保留专家,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9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为他荣记一等功。2003年4月江泽民主席再次签署通令为他荣记三等功。

未命名24.jpg

给臧克茂同志记三等功

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通令,给臧克茂同志记三等功。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臧克茂,1932年出生,1955年入伍。几十年来,他致力于坦克炮控系统研究,取得突出成绩,主持完成的“装甲车辆电气系统动态性能测试与仿真”和“坦克数字交流电驱动系统”两项科研成果,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4月10日)

崇高的人生境界

——记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臧克茂

本报记者 周晓曲 (光明日报1998年05月17日)

66岁的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臧克茂戴着一副眼镜,瘦弱的身材,说起话来语气非常温和。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温和的老教授在过去的10年里,以超乎寻常的毅力与两种癌症和其他多种病魔抗争,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连续攻克3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课题,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超人的毅力

1993年2月23日,当61岁的臧克茂接过那张清清楚楚写着“膀胱癌”的诊断书时,他竟平静得像是在审视一张图纸。其实,在确诊前他就预感到这样的结果,只是这个日子比他预料的早了些。

随着身体的每况愈下,老臧丝毫没有放慢研究的进度。一次,他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室外做实验直到凌晨两三点钟。多年的老胃病犯了,疼得他实在挺不住了,只好趴在冰冷的坦克上,用拳头顶住胃部艰难地喘气。大家看到他痛苦不堪的神情,纷纷劝他回家休息。臧克茂摆摆手,说:“现在正是课题攻关的节骨眼上,马上就要开技术鉴定会了。如果误了试验,得不到准确数据,就会影响鉴定会的按时召开。胃疼一会儿就能过去,误了时间可再也找不回来。”

1995年2月,臧克茂主持的“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进入了装车试验的最后冲刺阶段。正是凭着这种超人的毅力和超常的精神,臧克茂率领课题组的同志们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的研制。此项成果运用于我军现有坦克,不仅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率,同时还大大缩短了瞄准时间。1997年该项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经中国国防信息中心检索证明,此项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性,与发达国家同等技术相比,具有性能优越、操作便利、造价低廉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此生甘愿献给党

有人不禁要问:“臧克茂为什么会如此忘我地拼搏呢?”也许臧克茂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能给人们一些启示:“人这一辈子,欠什么都还得起。唯独共产党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还不完。”

臧克茂是50年代初的大学生,他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党的关怀和培养。1958年10月至1959年7月,臧克茂带领哈军工18名学员和4名教师到湖南湘潭参加我国第一艘潜艇的电机攻关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受到聂荣臻元帅的单独接见。从那时起,他就更加坚定了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党、奉献给国防事业的信念。

1979年,臧克茂来到了装甲兵工程学院。他深知,对部队的爱,唯有以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来回报。凭着多年的知识积累和高度的责任感,他把专注的目光投向了坦克的炮控系统。凡从事过装甲兵器研究的行家都清楚,坦克的炮控系统是各国发展坦克关注的焦点,研究起来难度极大,被专家称为制约提高坦克性能的“瓶颈”。经过调查论证、潜心研究,他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PWM技术中获得了灵感和启示。他想,如果把PWM技术应用于坦克炮塔电传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军坦克的作战性能,延续现有主战坦克的寿命,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臧克茂为这一发现兴奋不已。于是,啃下这块硬骨头,铸造我军坦克的“杀手锏”,便成了他生命的支点和寄托。然而由于学院经费紧张,臧克茂的课题组只领到了18000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但臧克茂没有丝毫怨言,相反还立下了军令状:“只要能立项,就是倾家荡产,拼掉老命,我也干!”

自此,臧克茂和他的课题组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跋涉。科研交流中接送专家等招待费用,他总是自掏腰包;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二点,他却连一包方便面都舍不得吃。他利用教学之余,独自乘公共汽车到航天部三院、科研201所、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查阅资料,奔走求证,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口自带的开水。课题安装工作涉及许多单位,他就南下北上寻求帮助。为了压缩日常开销,每次出差,他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

艰苦的生活,艰巨的工作,终于,膀胱癌、前列腺癌、胃病等多种疾病从1991年始先后缠上了臧克茂。然而,他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只要能拿下课题,再大的痛苦、疾病和困难都可以超越。1993年3月初的一天早晨,刚刚为课题忙碌了大半宿的臧克茂早早就挤上了去医院的公共汽车。中途换车时,过度疲劳的他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乘务员发现这位瘦弱老人的求助目光后,赶紧把他扶下车。他喘息了好一会儿,才踉踉跄跄地挤上另一路公共汽车。就这样,平时去医院不足1小时的路程,他竟用了3个多小时。手术后,由于麻醉还未完全消失,他连手术台也下不来,只能在几位护士的搀扶下坐到椅子上休息,谁知这一坐就是6个小时!回到家时,他的内衣早已被血尿浸透了。

十几年来,臧克茂在与病魔作战的同时,接连攻下了具有国际首创的科研课题和国内水平的科研项目。他研制的“装甲车辆电气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与仿真”和“坦克磁场计算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病魔没有击倒臧克茂,反而将他的人生境界进一步推向崇高。

用生命攻关

--记一等功臣、装甲兵工程学院臧克茂教授

《解放军报》

宫旭男 李承峰

1999年3月17日,军委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给装甲兵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教授臧克茂同志记一等功。一个年近七旬且身患两种癌症的老人,获此殊荣,实在不易。走进臧克茂教授的生活空间,我们不能不被他超乎寻常的紧迫人生、超乎寻常的生死诀择、超乎寻常的忘我精神所感动、所叹服。

臧克茂的工作观:“有病不是我的错,但有病不工作却是我的过”。

50年代的臧克茂曾参加我国第一艘潜艇的电机课题攻关,受到聂荣臻元帅的单独接见。1979年47岁的臧克茂被调到了装甲兵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担任教员。成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科带头人,如何提高我军坦克火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射击命中率,一直成为困扰装甲兵发展的“瓶颈”,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证,反复比较,一天,臧克茂从杂志上发现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PWM技术。臧克茂想,如果把这项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经过改造运用于坦克炮塔电传控制系统,就等于为火炮增加了一部“电脑”,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在行进中心射击稳定性和命中率,而且可以延续现有坦克的生命,并可为国家和军队节省难以计数的军费开支。1984年臧克茂大胆提出了研制“坦克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的设想,198 7年,他正式审请立项,并向各级领导立下军令状:“只要能批准立项,就是倾家荡产,拚出老命我也干”。从此,臧克茂带着他的课题组开始了极其艰难的探索和跋涉。

为了节省经费,他把一分钱掰碎了花。科研交流中接送专家等招待费用,他总是“慷慨”地掏自己腰包。每天在实验室加班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他却连一包方便面都舍不得吃。课题安装工作涉及许多单位,他就南上北下寻求帮助,为压缩开支,1995年初,他去天津出差,他专捡最便宜的8个人一房的招待所住,有时还住地下室。

时间,对臧克茂来说比金子还贵。一年365天别说是节假日不休息,就是一日三餐也很难按时回家吃饭。残酷的病痛一次次的袭来,他都一次次地挺过去了。臧克茂忘记了自己近六旬的年龄和恶化的病情。从1991年开始,他发现自己经常性地屎频、尿急、尿痛,1993年被301医院确认为膀胱癌。当61岁的臧克茂接过那张近乎于“死亡通知单”的病情诊断书时,竟平静的像在在审视一张图纸。臧克茂在生死诀择的关口,却婉然谢绝了医生令他马上住院治疗的要求。臧克茂此时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他那研究已经持续了6年的“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他非常清楚,如果住院治疗,他为之付出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将前功尽弃。于是,他把诊断书作为“绝密件”揣进了贴身口袋,告别了医生,静静地走出了医院。

那天从医院回来,妻子见他脸色不好,就问他医院检查结果,他搪塞着说没什么事。细心的妻子觉得不对头,联想起他每天换下来的浸血的内衣 ,便反复追问,臧克茂见瞒不住了,便小声对妻子说,我得了癌症。妻子一下子惊呆了,好一会才哽咽着说:“这么大的事你还要瞒着我,你都60多岁了,你真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女儿可怎么过呀。你不好意思请假,我去找你们领导说。”一听妻子要去替自己请假,平日一向温和的臧克茂“火”了,他对妻子说:“有病不是我的错,有病不工作却是我的过。一旦向领导说了病情,我就成了病人,组织上就不会让我再工作了”。一看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妻子,并和妻子达成了三点协议:第一,不向组织报告病情,免得被送进医院不能按计划完成科研任务。第二,采取门诊治疗,不耽误正常工作。第三,对女儿也要绝对保密。

于是,一切都跟没有发生过一样,臧克茂继续进行着他的教学和科研攻关,为了不让别人察觉病情,先后20多次去301医院作化疗,他都不用学院的教授专车,而是乘公共汽车去。每次化疗都要承受着巨大痛苦,由于每次都要受到机械的损伤,导致尿道感染,小便失禁、尿血,体重由原来的120斤降到不足100斤,血小板和白血球都降到了正常人的二分之一,1993年3月初,一大早就去挤公共汽车的臧克茂中途换车时,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乘务员发现这位瘦弱老人求助的目光,赶紧把他扶下车,他喘息了好一会儿,才踉踉呛呛地挤上另一路公共汽车。就这样,平时去医院不足一小时的路程,他竟用了三个多小时。医生说,这么大的手术,你怎么一个人来?

就是这样,臧克茂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惜时如金,攻关不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臧克茂的人生观:“死在工作岗位上,总比死在医院强”。

1995年2月,臧克茂主持研制的“炮塔电传PWM装置”进入了装车试验阶段。初始随他搞科研的原班人马,经过几年时间,有的调往外地,有的转业地方,一直跟他搞科研的学生马晓军,由于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也要离开他。陷入孤军作战的臧克茂,并没有一愁莫展,关键时刻的缺兵少将,反而激起他斗士般的勇气。为了尽快完成装车实验,臧克茂以超常智慧替代常规试验,不分白天黑夜地干了起来。一次他在坦克里安装调试设备,整整忙碌了一夜,出来时两条腿怎么也不听使唤,结果爬了几次才艰难地爬了出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臧克茂拚足了劲向科研成功作最后冲刺的时候,死神又一次降临,301医院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患了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比膀胱癌治愈的可能性更小,弄不好癌细胞会迅速扩散,死神恍惚已近在咫尺,臧克茂在异常痛苦之后,反而产生了异常的镇静,治愈的希望越小,生命的分分秒秒就越是珍贵。臧克茂平静地与医生商量,仍然要求进行门诊治疗,不能耽误工作。这一回医生真的“生气”了,“你这位老同志怎么对自己这么不负责任,不要命啦!”医生说什么也不答应,仍然坚持让他住院治疗。臧克茂流着泪对医生说:“横竖都是一个死,死在工作岗位上,总比躺在病床上等死好啊!让我住院心里不痛快,不是会死得更快吗?”医生没法子,只好放他出院,并再三叮嘱他每周要来医院做一次化疗。

在这以后,臧克茂把自己生命时钟的发条拧到了极限,他要一天当成二天用,与死神比速度、抢时间。他打破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每天睡觉时间一再压缩,直压缩到不能再少的四、五个小时,就连洗漱和吃饭他也加快了速度。这样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了18个小时,有时甚至20个小时。

“十年磨一剑”。一个近70多岁的教授,用生命为代价凭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和精神,完成了“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的研制。此项科研成果,经过专家鉴定和实地试验,射击命中率白天比原来提高了26%,夜间比原来提高了30%。同时,大大缩短了瞄准时间,使瞄准过程中不需要“搓炮”便可一次性瞄准目标。19 97年,这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评价:“这项技术国际领先”。

病魔缠身的臧克茂,10年拿下了5项科研成果,他在完成“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研制的基础上,又开始了向新的更高的世界军事科技高峰攀登,1999年3月 30日,由他历时3年主持研制的“坦克交流全电式炮控系统”,又通过了由总装备部组织的定型审查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科研成果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属世界首创。

论贡献、论荣誉、论资历,臧克茂都有雄厚“资本”, 不仅著作频丰、硕果累累,还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总参高级保留专家。然而,他并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继续实践着人生的诺言:“ 只要能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有所贡献,就是耗尽毕生精力,他心甘情愿、再所不惜 ”。

生命倒计时

---记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臧克茂

张海泉 刘为兵

一个人患癌症能顽强地活下来,实属不易;倘若患了两种癌症,不但顽强地活下来,而且还能取得令人叹服的成就,便可称之为奇迹了。臧克茂教授正是创造这样一个奇迹的人。

1993年2月23日,当61岁的臧克茂接过那张近乎于“死亡通知单”的诊断书时,竟平静得像是在审视一张图纸。其实,他在确诊前就已预感到了这样的结果,只是这个日子比他预料的早了一些。比起这张诊断书,更令他割舍不下的是那已经持续研究了6年的“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臧克茂非常清楚,要获得“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了。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课题,凝聚着他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决不能因此而前功尽弃!于是,他把诊断书作为“绝密件”揣进了贴身口袋,然后,默默地走出了医院。

在坦克的三大系统中,炮控系统是重点,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坦克最为关注的难点。多年来铸就的高度责任感,使臧克茂把专注的目光开始投入这一领域。啃下这块硬骨头,铸造我军坦克的“杀手锏”,便成了臧克茂生命的支点和寄托。

成功是靠辛勤汗水浇铸的。担负着繁重教学任务的臧克茂,几乎把所有的课余和休息时间都投入到了PWM技术理论模型的探索上。随着身体的每况愈下,他常常吃不下饭,有时吃上一点,便又吐了出来,以致工作起来总感到力不从心。一次,他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室外做实验直到凌晨两三点钟。多年的老胃病犯了,痛得他实在挺不住了,只好趴在冰冷的坦克上,用拳头顶着胃部艰难地喘气。大家看他那副痛苦不堪的样子,纷纷劝他回家休息,可他说什么也不肯。他知道,马上就要开技术鉴定会了,如果误了试验,得不到准确数据,就要影响鉴定会的按时召开。病痛可以挺过去,误了时间可再也找不回来。

1993年3月初,为课题忙碌了大半宿的臧克茂,一大早就挤上去医院的公共汽车。下车时,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乘务员发现这位瘦弱老人那求助的目光,赶紧把他扶下车。平时去医院不足一小时的路程,他竟用了三个多小时。医生说,这么大的手术,你怎么又是一个人来。臧克茂理解医生此时的心情,便说我能挺住,何必再搭上别人的时间。如此20次治疗,他每次都受到机械的损伤,导致尿道炎症,小便出血、失禁,体重由原来的60多公斤降到不足50公斤,血小板和白血球都降到了正常人的1/2。他的身体虚弱得到了极限,双腿撑不住身躯,经常头晕目眩,但他仍是坚持着继续工作。

当臧克茂拼足了劲向“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列装成功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死神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1995年1月,臧克茂被检查出前列腺上长了硬结,医生在进行B超和病理解剖后委婉地告诉他,是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比膀胱癌治愈的可能性更小。臧教授听后反而异常沉静,治愈的希望越小,那么生命的分分秒秒就越是宝贵。他平静地与医生商量,仍然要求边工作边治疗。医生责备道:“你这老同志怎么对自己这么不负责任,不要命啦?!”

臧教授说:“横竖是一个死,死在我热爱的岗位上,总比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死心里好受啊!”

臧克茂比谁都清楚,在他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一分一秒都可能成为决胜的砝码,只要能拿下课题,再大的痛苦、疾病和困难都可以超越。

臧克茂就是凭着这种超人的毅力和超常的精神,完成了“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的研制。此项成果运用于我军现有坦克,不仅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击命中率,同时还大大缩短了瞄准时间。1997年,这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5项一等奖中,排名第二。经中国国防信息中心检索证明,此项技术与发达国家同等技术性能相比,具有性能优越、操作便利、造价低廉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可运用于我军现装备的各型坦克。1997年5月,由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评价:“这项技术国际领先。”

十年磨一剑。臧克茂为强固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诺言,完成了一次艰难的超越,使我国坦克炮控系统从落后状态一跃为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