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北京2002年6月27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最近发布通令,给一批在军事科研和军队医疗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记功。其中给陈海平记二等功。

陈海平,哈军工防化工程系五期毕业生,现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几十年来致力于我军防化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冰心一片在玉壶

——记防化指挥工程学院陈海平教授

他,一名普普通通的军校教员,40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自从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后,这位年逾6旬的老教授,风尘仆仆地飞赴荷兰海牙,代表共和国出席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召开的专家会议,为配合国家政治外交斗争再立新功,受到外交部、化工部和国防部领导的赞誉。他,就是总参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技术三级教授陈海平。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华中方面军攻陷南京城,蓄意制造了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屠杀。在南京长大的陈海平对日寇产生“执着如怨鬼”的仇恨,奇耻大辱化为仇恨的种子,在心中发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永远也不应忘记这一天──1937年12月13日,我永远也忘不了南京1937──东方的“奥斯威辛”!

他发愤读书,立志报国。1956年高中毕业时入了党,同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留校在防化学工程系任教,从那以后,他与防化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自1960年执教以来,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创建了我军化学估算课程和烟幕技术专业课程,编写了100多万字的教材和专著。他还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成果颇丰。

70年代初,陈海平领受了“化学估算”研究任务,这是当部队遭到敌化学武器袭击后,指挥机关急需解决的课题。他加班加点,先后进行了上万次计算,设计出了“化学估算表”,编写出教材,开始在参谋作业中应用。又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第一个化学估算盘终于诞生了。第二年,学校正式开设了以这种估算工具的使用为内容的化学估算课。如今,防化参谋们利用这种工具可以较快地对敌人化学袭击作出估算,提前指挥部队防护了。

1996年底,陈海平教授已到了退休年龄,组织派人找他谈话,希望他推迟退休,作为保留专家继续发挥余热。于是,陈海平领受了培养烟幕保障和烟火技术研究生的重任。为此,他专程去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进行调研学习,收集教材资料,参观实验设备,回来后又带领青年教员查阅各种文献,潜心研究,逐渐形成了烟幕技术基础教材的轮廓。在一个炎热的暑假,光着膀子,躲在实验室,终于编写出一部20万字的《烟幕技术基础》教材。接着,他又东奔西走,策划筹建烟幕实验室。

上级下达了“烟幕使用估算研究”科研课题,这是一个如何把烟幕使用于战场的新课题,备受军事指挥员重视。为了解决使用效果与使用方法间的定量关系、发烟器材消耗量、测试烟幕估算参数等技术难题,从早到晚,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烟幕图像:发烟罐地面施放,发烟机移动施放,发烟火箭弹施放的空中墙状烟幕,渡海登陆作战时,装载上船阶段的不规则面状烟幕等等,想象它的施放源如何定量,扩散运动的时空规律如何描述,夜深人静时,每当迸发出思维的灵感,他马上起床记录下来。晚上做梦,也是飘浮的烟幕、构建的方程……就这样,经过反复思考、计算、验证、修改,终于研究出25种烟幕使用样式的估算数学模型、计算机估算系统和烟幕辅助决策系统。近年来,在几次军事演习中,这一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又获得了军队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去年,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慕名找到陈海平,请求他协助对黄浦江码头化工品泄露入江的危害进行评估。对陈教授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黄浦江入海口处,江水的流动是往复流,污染物的扩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他硬是啃了一本40万字的江中扩散专著,整理出数10万字的水文资料,把书中的理论应用于黄浦江往复流的扩散计算,并指导“爱徒”王玄玉完成了软件的编制,为上海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两年多来,他没有休过一次寒暑假,就连双休日也“泡”在实验室,分析数据,反复实验,先后为地方工厂设计制作了5个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国家有关部门在组织鉴定时,受到社会各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些应急救援系统达到了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几家工厂执意重奖他,他总是呵呵一笑:“这是我们防化兵应尽的责任和义务。”